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一章总结
Have good time.....
-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一元论 :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物质或精神。
二元论: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精神。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回答世界是怎么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根据不同的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的现实基础。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客观辩证法 :指客观事物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2、主观辩证法 :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规律。
-
必然性和偶然性
①坚持唯物主义辩证决定论,反对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②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首先要立足于必然性即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
③不要忽视偶然性,而要善于利用有利的“机遇”和偶然性因素
-
现象和本质
本质 :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在联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①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
②对现象及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③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
规律及其特点
规律:规律是指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表现
含义:意识能动性指人的意识具有能动的反映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
表现 :
(1)意识赋予人的活动以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能动创造性过程。
(3)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4)意识活动对人本身的调控和改造作用。
You've got time!———— yc.sir